• 网站首页
  • 联盟简介
  • 非遗文化
  • 易学动态
  • 易学新闻
  • 易学资讯
  • 国学名人
  • 易学故事
  • 易家风采
  • 特别通知
  • 联系我们

特别通知

  • 学术论文集《东方智慧精粹》征稿...
  • 2022年传统文化当代先锋人物评选...
  •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苏州论坛即...
  • 协会工作人员告知书
  • 时明山先生又获殊荣
  • 《易道精髓》论文集征稿启示

易学资讯

  • 易学领军人物红豆大师2024年甲...
  • 当代易学领军人物张喜林先生
  • 著名的传统文化学者廖政德向全...
  • 2021年当代国学影响力人物网络...
  • 曾国洲:易名永留山水间
  • 易学导师联盟副会长丁晓北先生

分会动态

  • 缅怀著名易学家曾仕强教授
  • 《唐明邦纪念文集》征稿通知
  • 浙江处州联络站成立的决定
  • 书法家刘子玺演绎《道德经》新...
  • 广西联络站成立
  • 江西三僚成功举办杨公弟子千年...

人文天地

  • 舜帝的都域和故里在山西永济
  • 贤妻良母徐雪荣:爱与奉献的一生
  • 张月老婚恋基地“桃花楼”开业...
  • “二经道师”尉汤渺先生2024年...
  • 传统中医传承交流会在山东曲阜...
  • 《乡史村志》微电影组委会赴河...

非遗文化

  • 朱昱诚先生:传承朱氏姓名学、弘...
  • 《中秋祭月》:二经道师尉汤渺
  • 黎桓源: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播大使
  • 河南郸城:非遗泥塑《瑞兔呈祥》...
  • 尉氏易医健康应用术荣获“中华...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当前位置:首页 >> 易学资讯 >> 浏览文章

新闻详情

易道逻辑数学解析

 

                    

 

提要:《易经》、《道德经》世称“智慧宝典”,历代学者不懈求索。天演之道有“维物分化论”和“天演逻辑论”解读,本文逻辑数学解析,解“易”是“Nx”,谓之“易”的“逻辑数学模型”。“Nx”作为“易”的表征,是“逻辑理念”的物化,哲理的逻辑升华!“简易,变易,不易”尽在其中。论“道”是“N0”!一个纯粹抽象概念的逻辑数学模式,基本性质:N0=1。这是数学公理。所谓“无”,就是N右上角的那个“0”,“有”岂不就是本体“N0”的数学值“1”!天经地义。道的奥秘原来藏匿在“N0”之中!道上升到数理逻辑,的的确确是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古“易道同源”,原来“源”根于逻辑!无异于一把开启易道智慧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逻辑数学模型,数学公理,逻辑密码

 

 

 

正文:

《易经》世称智慧宝典,包罗万象,历来诸多解读,仁见仁智;但多是拿现成理论来套易理、易义,作一番转录类比性求证,成果斐然,自不待言。此则一提的是,古人多用以占卜,很可能有相当高的预测准确率,《史记》和《左传》皆有显明的记载;可悲的是,后人一味效之,却无人追问:易何以能占卜?在提倡唯物论年代,斥之为“迷信”,打入冷宫。改革开放后,易经兴起,各种解读之书纷纷出笼,十分抢眼。最令我惊异的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从《易经》文本及附图表征的理、义中衍生出“二进制”数学逻辑,成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原始基础。对我无异于发现一块新大陆,从此垦荒不辍,揉合《道德经》,在易道和逻辑之间开辟一块园地,含辛耕耘。冯友兰老先生早年解“易”论“道”,言及64卦圆图,他说:“此图仅表示一切事物之变化所必依照之公式,即所谓天道者,……邵康节名此为先天之易。……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1]论及“道”时则说:“道家所说之道,近乎是一逻辑底观念。其所说‘有’‘无’等,均是逻辑底观念。”[2]前辈的学问导向,激励我攻克的信心。惨淡经营二三十年,崇尚“天演之道”,有哲学的“维物分化论”,继而发掘易道内涵的“逻辑理念”,发现逻辑“天演”,自在自为!进而追问“易”是什么?“道”是什么?并不满足已有的哲学逻辑学解读。文艺复兴主将达芬奇有言:人类的任何探讨,如果不是通过数学的証明进行的,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学。老朽学物理的,致力于数理解读,又有新发现,这就是“易”“道”的逻辑数学解析。今公诸与世人分享,并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易”的逻辑数学模型

莱布尼兹如何从《易经》文本及附图表征的“理”、“义”中衍生出“二进制”呢?学问往往就在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之中。毋须姑妄猜测,不耻东施效颦,步莱氏后尘,并向老祖宗求教,问道赋予东方智慧的儒道文化——“六经”之首的《易经》,或许有意想不到而异于莱氏的收效。

众所周知,莱布氏衍生的二进制逻辑,在数学范畴,则是以“2x”为标示的逻辑关系,其中x为任意整数。

当 x=0时,20=1(对应的是“太极”)

x=1时,21=2(对应的是“两仪”)

x=2时,22=4(对应的是“四象”)

x=3时,23=8(对应的是“八卦”)

x=6时,26=64(对应的是“64卦”)

对照《易经》,易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3]由此思维图式推演的“太极八卦”二进制图像(图一),与莱氏的二进制,显然,逻辑上一一对应。

(图一)

学而问道:“易”是什么?历来有“简易,变易,不易”之解,学者各言其是。天演之道力致逻辑数学求解,终于发现:

“易”是“Nx”。

谓之“易”的“逻辑数学模型”。

通用数学公式是:

Nx=M    (N>0,且N不等于1)

数X叫做以N为底M的对数,记做:

X= logN(M)  (N为底数)

取N=2,即莱氏的二进制,当 x=0时即20=1,就是“太一”,所以“易有太一”;x=1时即21=2,那就是“太一生二仪”了,余类推。“Nx”作为“易”的表征,是“易”的“逻辑理念”的物化,哲理的逻辑升华!“简易、变易、不易”尽在其中。不懂逻辑的人读“易”,那真个是“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4]难怪,我们远古先人教诲后世的《易经》文本及附图,本自内涵“逻辑理念”,“Nx”则是逻辑理念的数学表述,莱氏外化为二进制逻辑形式。似乎可以自豪的说,《易经》文本及附图应是现代逻辑科学基本原理的第一文本。然则,历代学者“注经”,乏力于“不尽之言”,疏解于“不尽之意”,竟让一位外国数学家识读领悟而解破了,实教国人汗颜!

(二)“道”的逻辑数学求解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维物分化论及诸多解读且不论。天演之道观之,“道”同“易”一样内涵“逻辑理念”。老子开篇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一般语言文字能表达出来,理太玄奥了;作为一种概念也是有其名的,却也不是一般语言文字所能表述,义太奥妙了。第四章描述“道”的形象,一派无形无象,“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好象是万物之宗,隐形于冥暗之中,若无若存。不知谁生的,似乎先天帝而存在。翻开历史篇章,多见于哲理性解答。天演之道的逻辑数学求解,发现:

“道”是“N0”。

一个纯粹抽象概念的数学模型。

基本性质:N0=1。

这是数学公理,无可辩驳!所谓“无”,就是N右上角的那个“0”,“有”岂不就是本体“N0”的数学值“1”?天经地义!无,不正是先天帝而存在?有,不正是万物之宗吗?显然,“N0”既是“无”,又是“有”,所以“无”能生“有”!《易经》就是“无极而太极”。黑格尔“有的逻辑”表述是:“纯有与纯无是同一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有中之无。……它们的真理是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的运动,即变(Werden)……”[6]如果N的右上角没有那个0,数学值岂能为“1”?所以“道生一”,即“无生有”,维物分化论谓之“无”分化出“有”,二进制逻辑就是20=1。第四十章老子印证其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自古有“易道同源”之说,原来“源”根于逻辑!一个是本原,一个是源流,一个是通式,一个是范式。正应了爱因斯坦那句名言:上帝只喜欢逻辑简单,理论统一的。

至此,不免令人感叹:道的奥秘原来藏匿在“N0”之中!——“道”上升到数理逻辑,这的确不是一般语言文字的表达,的的确确是“非常道”!也的确不是一般名词概念的表述,的的确确是“非常名”。作为“道”的形象,“N0”确实无形无象,若无若存。理、义玄奥,莫测高深!直教后人汗颜。不禁高喊:老子太伟大了!

那末,“一生二”呢?这里老子来个逻辑“换底”,——智慧的老子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数学通式“Nx”的自由运用!这是“道”与“易”的区别所在,也是“道”的奥妙!逻辑上就是取N=2,即莱氏的二进制,当 x=1,21=2。在“易”就是“乾元”阳(—)分化出一个“坤元”阴(--),其表征就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太极图”。“二生三”,逻辑上那就是22=4,在“易”就是四象。4肯定不是三。老子何以言“三”而不说“四象”?天演之道观之,其一,应与紧接着的下句“三生万物”关联,“三”源自组成八卦的“三爻”,八卦和八卦的叠加形成64卦,逻辑上就是43=64,64卦就是三生万物模式——43构造的,而64种卦的不同爻位、爻象岂不就是万物表征?其二,自古三以“多”解,是所谓“三人为众”,4必包含其中,逻辑上是22=4,即二生四。为何不是四生万物?——或许这正是困扰历代学者的疑问。传统解释是,“二”是阴阳,“三”是和,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合,万物滋生。天演之道观之,其间存在一个逻辑转换问题。禀赋哲学智慧的老子很可能是位逻辑学家。世说逻辑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缘何就不是中国的老子?那个年代可能没有“逻辑”术语,但“Nx”作为“对数”通式天下皆知,他在周天子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八百年馆藏难说没有对数之类?很可能被秦始皇一炬化为销烟。这当然难以考证。但推理也是一种求证。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定性,任何理论是真理都必须符合逻辑,违反逻辑就是歪理、谬论。及今有茅于轼老先生“逻辑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论,不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佐证。毫无疑问,易道的“逻辑数学模型”——“Nx”应是它的标准符号,更是“无生有”之真理的一种科学性表征,亦或这正是易道作为一杆标志性“旗帜”而高扬“太极图”的理论根据。就对数而言,而今中学生的数学常识,在二千多年前,大约早于亚里士多德近二百年,即便告知“道是N0”,——谁懂?后人通常按字义从文本意义上解读“道”的涵义,辩证唯物论者也毫无建树,哲学和数理逻辑至今无解,注释一片空白。

(三)“易”底逻辑表述

不言而喻,《易经》是逻辑底,内涵逻辑理念,或曰存在“天演底逻辑”,竟至通达现代计算机基础——逻辑代数语言,谓之“逻辑科学原理”实不为过。

然则,就逻辑演进的字义而言,易经的表述并不完全准确,有后人演绎及字义之误。比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和“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二仪”。两仪是两个逻辑底观念。如果“易”是“无极”,那末应是“无极生太一,太一生二仪”;古有“太一生水”之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否有“太一”与“太极”释义与混同之异?众所周知,“太极图”本身那个“阴阳鱼”就是“二仪”的表征。如果“易有太极”,逻辑上那就不是20=1,而应是21=2,相应地“是生二仪”则是“太一生二仪”了。那末,其逻辑表述就应是“易有太一,是生二仪”。当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表述并不是错,因为Nx是通式,本就包含所有数学逻辑,21=2自在其中,本就“是生二仪”,只能说言“易有太极”跳过了20=1这一阶逻辑,教人费解,解读不一。

再谈“四象生八卦”,“四象”是二画卦,是生不出三画卦的“八卦”的。四象是四个逻辑底观念,与三画卦的八卦不存在直接的逻辑关系,只存在“2n”为标示的逻辑关系,即当n=2时是四象,n=3时是八卦。与其说“四象生八卦”,不如说“四象演八卦”,用“演”取代“生”,字义上较为准确,既可理解为四象可以“演化”成八卦,即通常讲的四象分别加一乾阳或坤阴“演变”成八卦;也可以理解为四象“演”64卦,即四象之中每三个一组排列组合(43),“演生”出64卦。在此,我们从逻辑科学角度对“易”的表述作些修正,其一曰:“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其二曰:“易有太一,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其三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作为一家之言,很可能是个错误的逻辑或逻辑上的错误,且让时间和历史评说。

上一个新闻: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术论坛在南宁召开

下一个新闻:毛泽东与周易

主办单位:北京华夏易道东方国学文化中心/新华在线网国学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华夏易学联合会有限公司

电话:13033974753 手机:13810134713(秘书长) 13033974753(会长) 邮件:zkrwzz@126.com 13523431980@163.com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光华路313号

访问统计:298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