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通知
易学资讯
分会动态
人文天地
非遗文化
新闻详情
常务副会长苏格靓
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得不提一本被广大学者称之为“天书”的《周易》。因为易经是中华众经之首,易经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提易经不得不说一些古今研究易经的大师们,提中国易经大师,不得不提一个叫苏格靓的人。他四十年学易、研易、用易,他用精湛的预测策划技术让无数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发展壮大;他用爱心和热情让无数个陷入困境的落魄之士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创业的激情,最终走向成功。他是一个良师,对所求者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社会;他是一个益友,用自己的宽广胸怀容人纳物,帮朋友们创业,助朋友们干事,甘愿充当绿叶。苏格靓,誉满神州的易学泰斗,名扬海内的风水实践专家,走进苏格靓,就像迈入了传统的文化殿堂,一篇篇用易转运的传奇故事在他身上流淌。
接触苏格靓很偶然。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先天八卦的发源地周口,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华易学导师联盟成立后的第一届理事会,在这次会议上,苏格靓以精湛的易学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被参会易学代表选举为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的常务副主席。苏格靓在会上从传统的易学发展到当今易学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形势,以及易学在当代的优势与危机作了典型发言,听着他饱含哲理的话,品着他的从易传奇,笔者深深被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所感动,近而转化为一种对智者的敬仰,祖国文化之所以有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离不开在文化发展各个阶段的巨匠推动,没有文圣孔子,深厚的儒家文化难以形成;没有兵圣孙子,中国繁荣的军事文化难以记载;没有医圣张仲景,华夏传统医学难成体系;没有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邵康节,中国的易学文化难以在发展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今天,同样可以说,没有以唐明邦、邵伟华、赵罡基、苏格靓等为代表的当代易学大师,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易学文化就难以在百花争鸣的当代文化中得以传承,得以发展。
苏格靓的业绩被多家学术组织收入《易学名人风采录》。其传略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世纪英才荟萃》、《腾飞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国魂》、《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走向世界的中国》、《时代先锋》、《华夏人物传记》等十八部词典。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当代弘扬易学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称号;中华文献编辑部授予“中华精英”金奖;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授予高级建筑文化师;鉴于苏格靓在中华易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和贡献,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辑委员会审核评定将其个人资料收录在《江山多娇》大型教育典籍中,并邀请担任特邀顾问。
苏格靓1948年出生于古城安徽砀山,幼承家训,对祖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并且尽自己所能,读传统的儒家经典,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让他幼小的心灵得到洗礼,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常用“贤者不枉生宇宙,学人常会通古今”来警示和鞭挞自己,小小年纪就成为饱读诗书,胸吞万江的青年才俊。中学毕业后,怀揣理想与抱负,他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在军营,他一边勤学军事训练做标兵,立志当一名敢打仗、会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军人,部队首长看他是一块保家卫国的好料子,把他推荐到天津军事院校进修学习。197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按学习成绩他本可以继续穿军装保家卫国,可惜,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1970年他转业到烟草系统。面对新工作、新环境,苏格靓没有畏缩,他把在军营中练就的雷厉风行,敢闯敢干的精神带到工作上,在工作中很快打开了新局面,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直到2008年退休,他在烟草系统的工作和成绩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笔者问及他学易的经历,苏格靓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他的学易过程充满着坎坷,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易学文化的研究。并通过读周易、演八卦、调阴阳、分五行,使他明白了许多做人谋事的哲理,他经常对人说,茫茫人海中,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可以成为分享成功果实的赢家,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家庭的典范,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楷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有些人一生春风得意,幸福美满;有些人一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有些人一生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有些人一生风餐露宿,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有些人一生莺歌燕舞,挥攉无度,却家庭殷实;有些人一生勤勤恳恳,节衣缩食,却无米下炊;有些人一生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有些人一生为情所困,一世孤寡;有些人长命百岁,健健康康;有些人英年早逝,令人叹息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他说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些人没有对国学文化精粹周易有个深入系统透彻的了解所造成的。
他是一个用心人,自然传统的易学文化能解释社会上许多用常理不能解释的问题,通过用易调运,用易测物的实践,更激发了他学习易经,学习风水的积极性。那个时代,受政治风波的影响,传统的易学文化被当成迷信,当成封建糟粕受到社会的批判,那几年,对苏格靓来说是内心最苦恼的几年,自己喜欢的学问不能光明正大的研究,偶尔帮别人策划调理一下,被当成牛鬼蛇神加以讽刺,家中的古书被烧,自己的亲朋好友对自己学易也不十分理解,有些人甚至疏远他,但苏格靓心中有一盏明灯,他总认为乌云遮不住太阳,科学传统的易经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几年,他静下心来,排除思想杂念,专心致志的研究学问,《易经》、《易传》、《推背图》、《二十四史》、《左传》等古典易学著作都系统的看了数遍,并结合实践重新对古代易学典籍的思想重新定位,使古老的文化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当今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他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那几年的沉寂为他的大师巨匠的形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经过近20年的思想沉淀,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风向的好转,苏格靓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开始用易学服务社会了。因为当时还在工作岗位上,研究运用易学为人解忧还是业余的,但是,因为他预测的太准了,调理的太神了,他在当地成了一个传奇的人物,被世人称之为当世的“诸葛亮”。据他介绍,那时还在烟草系统,有一次出差去杭州,杭州的一个老乡非让他去家里坐坐不可,盛情难却之极,苏格靓去了老乡在杭州的家,一进家门,他就看出了问题,他对老乡说,你很富有,但你生活在痛苦之中,你整天为感情而苦闷,并且最近又有失亲的大灾。一句话说的老乡泪流满面,老乡激动地说:“苏老师,不瞒你说,我在杭州有四家工厂,3000多工人,年产值几千万元,但就是守不住老婆,已经离了三次婚,上个月小儿子又溺水死了,我真的生活在痛苦之中。”听完老乡的哭诉,苏格靓对他说:“你很聪明,也有创业激情,但你屋中的布置太凶了,如果不调理,你将一直生活在苦闷中,而后,他帮老乡调整了卧室,对客厅的摆设重新调理,又为老乡的办公室进行布置,现在老乡生活的幸福美满,事业如日中天,从此老乡也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还有一次,他同一个朋友出差去武汉,在一个露天市场吃热干面,在吃饭的间隙,他抬头一看,对朋友说:“那个明灯的房子中一定住一个精神病人。”当时朋友不信,随口问一下卖饭的老板,老板听后激动的说苏格靓简直就是活神仙,他说:“那间楼房住着夫妻两人,他妻子得精神病已经许多年。”这样的故事,苏格靓经历的太多太多了,他对笔者说:“其实那些东西没什么神秘,都是易经中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只要研究透了,那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传奇也都迎刃而解了。”
苏格靓在当地出名了,无论是企业的工程,还是民间的奠基,都会有人请他去看看,去指导一下,苏格靓有求必应,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用一颗真心去对待别人。据他的弟子刘建功说:“苏老师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曲折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了学习知识,他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访尽天下的龙脉凤地,用实践去丰富自己的理论,他不顾花甲高龄,经常奔波于易学调整一线,参加学术会议,专心致志地撰写论文。他虽是名人,但是对待来找他的人,无论贫富,他都尽力而为之,让多少流浪汉圆了成家梦,让多少病危的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让多少浪子回头成英雄,让多少陷入泥潭的企业起死回生,但他帮助人从不讲索取,他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他研究易学时,受到过白眼,受到过讽刺,但他从不放在心上,更不记恨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虽然他早已是誉满神州的易学家、风水大师,但他仍是那样的平易近人,那样的谦虚低调。谈及他自己的一生,苏格靓平静地说:“作为一个易学研究者,要想有所建树,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掌握精湛的周易预测策划技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二,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文王不拘,难演周易,三国一统,难出诸葛;三,必须有广博的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高绝顶人为峰。只有站在最高端,方能俯视远方,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苏格靓在易学研究领域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超越自我,攀登更高的易学高峰。
(作者系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