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盟简介
  • 非遗文化
  • 易学动态
  • 易学新闻
  • 易学资讯
  • 国学名人
  • 易学故事
  • 易家风采
  • 特别通知
  • 联系我们

特别通知

  • 学术论文集《东方智慧精粹》征稿...
  • 2022年传统文化当代先锋人物评选...
  •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苏州论坛即...
  • 协会工作人员告知书
  • 时明山先生又获殊荣
  • 《易道精髓》论文集征稿启示

易学资讯

  • 易学领军人物红豆大师2024年甲...
  • 当代易学领军人物张喜林先生
  • 著名的传统文化学者廖政德向全...
  • 2021年当代国学影响力人物网络...
  • 曾国洲:易名永留山水间
  • 易学导师联盟副会长丁晓北先生

分会动态

  • 缅怀著名易学家曾仕强教授
  • 《唐明邦纪念文集》征稿通知
  • 浙江处州联络站成立的决定
  • 书法家刘子玺演绎《道德经》新...
  • 广西联络站成立
  • 江西三僚成功举办杨公弟子千年...

人文天地

  • 舜帝的都域和故里在山西永济
  • 贤妻良母徐雪荣:爱与奉献的一生
  • 张月老婚恋基地“桃花楼”开业...
  • “二经道师”尉汤渺先生2024年...
  • 传统中医传承交流会在山东曲阜...
  • 《乡史村志》微电影组委会赴河...

非遗文化

  • 朱昱诚先生:传承朱氏姓名学、弘...
  • 《中秋祭月》:二经道师尉汤渺
  • 黎桓源: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播大使
  • 河南郸城:非遗泥塑《瑞兔呈祥》...
  • 尉氏易医健康应用术荣获“中华...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天地 >> 浏览文章

新闻详情

访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

 

夕阳无限好 何惧近黄昏——三八妇女节前夕访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


    1986年3月9日,《中国文化报》一版刊发了对秦怡的专访。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1986年3月9日,《中国文化报》一版刊发了对秦怡的专访。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2016年3月5日,秦怡在家中接受《中国文化报》专访。      崔 丰  摄2016年3月5日,秦怡在家中接受《中国文化报》专访。 崔 丰 摄

  崔  丰  本报记者  洪伟成

  95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答应了我们登门采访的请求,不禁让我们喜出望外。要知道,她刚从外地回沪不久,略感小恙,是不宜过多见客的。

  3月5日,我们叩开了上海西区秦怡老师的家门,向她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了中国文化报社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诚挚问候。对话是从30年前《中国文化报》一版刊发秦怡专访开始的。那时她任上海影视艺术服务开发公司董事长,接受采访时十分忙碌;30年后,她依旧有很多客人来访,需要商讨有关电影的事情也很多。可以说,秦怡是一位终身醉心于工作的不凡女性。

  谈到当时那家影视公司,秦怡说:“那家公司还在,现在叫上海影视有限公司了。工商局的人跟我说,与我们同期注册的好多影视公司现在已不存在了,而且有很多人想使用我们公司的名称。不过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开着,没有转手他人,希望以此为平台多拍摄一些好电影。”

  由秦怡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目前正处于商讨发行阶段。“现在的电影发行费很贵,一部电影投资2000万元,发行费也要2000万元左右,最近就在跟有关人员研究如何解决这个电影的发行问题。”秦怡介绍,《青海湖畔》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聚焦一群为铁路通车攻克冻土层难题的气象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讴歌了他们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故事的灵感来自于秦怡多年前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秦怡构思以女工程师梅欣怡作为影片主角,通过她的回忆把一个长达30年的生动故事串起来。这个历经人生坎坷却不改对国家和事业执着的知识女性形象,未尝不是秦怡自己的人生写照。秦怡还到青海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挖掘了更多感人的细节,同时为影片能顺利开拍而四处奔走。秦怡感慨:“那些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有温馨的家庭,但为了青藏铁路的建设,他们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一住就是几十年……”

  为何选择这样一个题材进行电影创作?秦怡的回答蕴含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初心:“说实话,我们这代电影人还是希望作品里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一些启迪。”筹拍《青海湖畔》期间,秦怡常说的一个词就是“价值”。她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要紧的还是自己能给予世界什么。拍电影要花很多钱,当然希望拍出来以后能赚钱,但电影人不能把赚钱当做第一位的追求。深知这部电影筹资的困难,秦怡作为影片编剧和主演,硬是不拿一分酬金。“我们这个摄制组好多人没有收钱,毛阿敏帮我们唱插曲没有收钱,跟我演对手戏的演员佟瑞欣也没有收钱。”秦怡坦言,因为题材比较严肃,她身边好几位导演朋友曾劝她不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也都是好心,觉得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要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电影最后赔本。”可是秦怡在青海体验生活后,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计划。她对那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印象:“现在大城市生活条件是好了,人与人的关系却大不如前。我就想写一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珍惜当下。”

  秦怡在家写剧本时每天可写3000多字,因使用电脑不熟练,还是用手写,效率还蛮高。拍片时秦怡去了青藏高原,没有一点高原反应,不过影片杀青后在去参加上影厂演员朋友赵静的画展时,突然感到一条腿不听使唤了,走路时好像要绊着自己。经大家反复劝说,秦怡结束活动后去了医院,就诊时发现是腔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行动较以前终究迟缓了。

  如今,秦怡还是徐汇区天平街道“名家坊”的一员。在社区举办的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会、书画展、健身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中,居民们都会惊喜地发现,被誉为“中国美丽女性”的秦怡老师居然就在大家中间。对此,秦怡只是乐呵呵地表示:“我年事已高,为社区文化建设出点力是应该的。”街道干部在谈到秦怡时,每每充满了对这位老艺术家深深的敬意。

  在许多人眼里,秦怡是一个一心装着工作、装着别人的善良女性。比如她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在后台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破坏妆容,减少小便次数,她坚持尽量不喝水。她表示,自己开始做演员时就知道,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各方面合作,个人要服从集体。谈到人生态度,秦怡的回答是:“不管做人做事,我是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对别人宽松些。我感到自己一直是坚强的、乐观的,这不是带着病还工作嘛……”秦怡说完后会心一笑,慈祥背后透露的是艺术家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

  前些天,秦怡在电视里偶然看到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北国江南》。“那是半个多世纪前拍摄的影片,阳翰笙写的,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还能放,可见电影是可以长久保存的。”她动情地说,“好的电影要有故事、有人物,以此体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积极意义。我平时看电影,总觉得现在一些电影商业性、娱乐性太重,真正打动人心的较少。对一部电影来说,如果多展现一些人性的高尚、和谐,就能不断引导观众向精神的高处发展。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责任的。”秦怡始终惦记着她所钟情的电影艺术。

上一个新闻:濮存昕:摆正心态多干实事

下一个新闻:廖昌永:与时代齐声歌唱

主办单位:北京华夏易道东方国学文化中心/新华在线网国学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华夏易学联合会有限公司

电话:13033974753 手机:13810134713(秘书长) 13033974753(会长) 邮件:zkrwzz@126.com 13523431980@163.com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光华路313号

访问统计:2982685